当前位置:风湿性心肌炎 > 治疗医院 > 一文读懂ldquo心力衰竭rdqu >
一文读懂ldquo心力衰竭rdqu
“医生,我母亲去年心肌梗死放了支架的,最近喘的特别厉害,人都没法躺下来,怎么回事啊?”“医生,我房颤20多年了,最近怎么感觉特别累,没力气,胃口也不好了,而且感觉肚子变大了,我得什么病啦?”“医生,我之前也没什么病,就是体检发现心脏扩大了,最近脚肿的好厉害,呼吸也有点困难了,怎么办啊?
出现上面这些情况,医生会告诉你,“你可能是心衰了。”那么心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能不能治疗啊?该怎么治疗啊?通过这篇文章,让你了解心衰的治疗与康复。
1什么是心衰?心衰可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心脏的工作主要是向全身各脏器推动源源不断的血液、输送和其它营养物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正常的工作那么心衰就发生了。2哪些人群易发生心衰?冠心病患者,尤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受到损害,收缩功能下降,输送血液的能力便会减弱,从而发生心衰;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良,心肌增厚、结构改变,运动就会不协调,同样影响输送血液的能力,发生心衰。另外,各种心脏疾病例如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也是心衰青睐的人群。3心衰的诱发因素有哪些?感染、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负荷加大(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等)、药物作用(洋地黄)、不恰当的活动及过度情绪、其它疾病(肺栓塞、贫血)等。
4什么情况需及时就医?
急性心衰:
1)急性肺水肿:最常见的表现,包括突然发生的严重气急,呼吸频率可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阵发性咳嗽、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大汗、严重者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2)休克:低血压、四肢湿冷、少尿、意识模糊、头晕等。
3)晕厥:短暂意识丧失,甚至阿斯综合征。
4)心脏骤停。
慢性心衰急性加重:
呼吸困难(有劳力性呼吸困难,静息状态下的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加重,突然的食欲下降,平卧位或高枕卧位可见颈静脉怒张的表现。
切记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就医。
5心衰应如何治疗及预防?1、治疗原发病:医院就诊,按医生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药;2、运动锻炼:适宜的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3、合理膳食:优质蛋白、低脂、限盐、限水是心衰患者的合理饮食方案;4、避免诱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感染、饮食不当等可加重心衰的诱因;5、定期随访:待心衰稳定后3-6个月随访一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6、住院治疗:若病情加重需及时住院治疗:首先改善症状(半卧位、腿下垂、吸氧、镇静);其次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最后注意重要脏器保护。6心衰患者自我管理的误区误区一:“每日健康八杯水”、“感冒多喝水”、“万能的治病热水”、“能尿出来,喝多少无所谓”,这些言论对于心衰患者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会引起水肿、气促、胸闷等,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二:“生病了要大鱼大肉好好养养”,心衰患者心脏泵功能下降会引起胃肠道淤血导致营养摄入及吸收障碍,针对此类患者应清淡饮食、少食多餐,每餐7-8分饱即可。另外心衰患者还应加强自我的体重管理。
误区三:自我感觉良好,擅自减药甚至停药。心衰患者出院后居家会长期口服多种药物以去除诱发因素、缓解心衰症状。虽然没有不舒服的症状但不应擅自调整药物,一旦减量或停药,没有了药物的保护就会出现各种诱发因素、症状加重,甚至反复住院。
误区四:“我心衰了,不能活动了”,许多心衰患者自认为心脏功能都衰竭了,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一动不能动,减轻心脏的负担。殊不知,慢性心衰患者在自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适当的缓慢的康复锻炼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是心脏功能的恢复,比如: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操等,但也应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END
供稿:金飞阳(实习生)
审核:龚涛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