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湿性心肌炎 > 治疗医院 > 利钠肽水平与新诊断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和死亡 >
利钠肽水平与新诊断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和死亡
目的:心力衰竭(HF)是一种恶性疾病,需要紧急治疗。指南推荐在初级保健中进行利钠肽(NP)检测,以决定是否转诊至心内科诊治。本次研究探讨了基线NP与新诊断HF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英格兰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中名新诊断为HF的患者进行了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男性占48%,平均年龄为78.5岁。我们收集了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之间的初级和二级医疗保健数据,并统计了不同NP水平患者对应的住院率、1年、5年和10年的死亡率。
结果:名HF患者在诊断明确后的一年内住院,占所有患者的55%。较高NP(NT-proBNPpg/mL)水平患者的HF相关住院率是中度NP(NT-proBNP为-pg/mL)水平患者的两倍(OR为2.26,95%CI为1.98至2.59)。较高的NP水平患者1、5和10年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7%、62%和82%,而中度NP水平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9%、50%和77%。
结论:NP水平与HF相关住院率呈正比,与生存率呈反比。在途闻道:心脏在受到压力负荷下释放NT-proBNP,其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心衰生物标志物。NT-proBNP在心衰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疗效监测中均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指南推荐:NT-proBNP<pg/ml作为排除急性心衰的截点;根据年龄和肾功能不全,将50岁以下成人血浆NT-proBNP>pg/ml、50-75岁>pg/ml、75岁以上>pg/ml作为确诊急性心衰的截点。治疗后,如果NT-proBNP水平降幅小于30%预示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心衰再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而降幅大于30%则表示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良好。
我们知道患者年龄、肾功能、激素替代治疗等会影响体内NT-proBNP水平,最近有研究表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NT-proBNP水平高于无房颤心衰患者。S?renLundKristensen等人研究了名心衰患者,其中名合并房颤。房颤组患者NT-proBNP的平均水平为pg/ml(-pg/ml),无房颤组患者NT-proBNP的平均水平为pg/ml(-pg/ml),有统计学意义(P<0.)。房颤组患者年龄较大(67岁vs62岁),纽约心功能分级更差(纽约心功能III-IV级比值:36%vs24%)。他们还将有房颤和无房颤患者分为5个NT-proBNP带:<pg/ml,-pg/ml,-pg/ml,-pg/ml,和≥0pg/ml。进行心血管死亡或再住院率的综合分析得出,在最低范围内患有房颤患者的事件发生率高于无房颤患者(<pg/ml;8.2%vs5.0%),但其他组患者中有无房颤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当NT-proBNP>pg/ml时,其对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价值与房颤无关。
NT-proBNP不仅是心衰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可以作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心脏损害的预后指标,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IsabelBlancas等研究表明27.3%患者在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出现心脏毒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5.9,95%可信区间1.2-28.5,P=0.)和高NT-proBNP水平(OR22.0,95%可信区间5.7-85.4,P<0.)与曲妥珠单抗诱发的心脏毒性的发生显著相关。
ClareJTaylor.etal.NatriureticpeptidelevelatheartfailurediagnosisandriskofhospitalisationanddeathinEngland–.hear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