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病例讨论爆发性心肌炎有多可怕

白疯颠的早期图片 http://m.39.net/pf/a_4769449.html

——两例暴发性心肌转诊体会

作者:李向阳

王某,男,48岁,发热、胸闷、呼吸困难1周。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T38℃左右,自服药物后(药名不详)发热渐退,继而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腹泻,二便正常。

患者独自来诊,谈话切题,明显气促。测体温:36℃,脉搏:95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80mmHg,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因患者之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考虑是否为肺结核复发?

即嘱他到市结防所检查,并当时给相关大夫做了联系。

后随访得知:患者相继经乡、县医院诊治,短时间内病情急剧加重,医院,以爆发性心肌炎救治不足5天,因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由发病至死亡共半个多月时间。

张某,男,50岁,发热、恶心、呕吐三天。患者三天前饮酒后出现发热,T37℃~38℃之间,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黑便,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无心慌、胸闷等。

患者由妻子陪同来诊,精神欠佳,回答切题,稍有气促。体温:37.3℃,脉搏: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6/70mmHg(自述平素血压既如此),心肺听诊除心率稍快外无异常,以胃肠炎对患者进行了补液及对症治疗。

次日,患者再次来诊,自述症状减轻,昨天晚上还喝点稀饭,睡眠不佳、上腹撑胀不适。稍显烦躁,体温:36.5℃,脉搏: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0/70mmHg。

继续昨日治疗方案,但又觉得这个患者有点哪里不对,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密切观察,反复心脏听诊、测量血压,患者烦躁,诉:腹撑,心率快,心音稍低、节律规整,血压偏低,其中有一次测得值:80/70mmHg(休克)。

当时,告诉患者及家属:这个病不是醉酒引起的胃肠炎这么简单,医院进一步诊治。于是家属开车,我医院,在从门诊前往病房的途中,我观察到患者负荷量降低(步行不到一百步,就需要站一站),是个心源性休克?(我心里想)。

后经随访,医院诊治不足两天,病情进行新加重,医院以爆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救治不足半月死亡。

讨论

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凋亡和坏死,或者是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即病毒感染形成的抗病毒免疫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损伤了心肌细胞。

一般的心肌炎具有自限性,经过卧床休息、抗病毒、强心利尿等治疗,绝大多数可以痊愈,仅部分遗留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

对于个别青壮年(如本文中两例患者),由于过度的免疫介导导致大量的正常心肌细胞受损,引发所谓的爆发性心肌炎,导致顽固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短时间内死亡,堪称恐怖。

体会

爆发性心肌炎,死亡率高,很可怕。究其原因,是该病起病急,症状不典型,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正如本文两例患者(本人认为该两例患者,作为我们基层医生,能够做到及时转诊,已经很不错了)。

早期诊断、医院进行诊治,是降低爆发性心肌炎高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我们基层医生,一群离患者最近的人,要不断学习,以知识武装自己,认真观察,树立正确的临床思维。上述两例患者来诊时均已出现心力衰竭表现,如:病例1的胸闷、气促,病例2的恶心、呕吐,心率快、腹撑、血压低,以至于心衰、心源性休克等等,病例2在表述病史时有所隐瞒,同时,对个人感受也表达不太明了,也是未能及时诊断为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因素。

爆发性心肌炎症状隐匿,进展迅速,接诊医生受思维和医疗条件所限,也使上级医生措手不及,上述两例患者均是医院才被确诊,令我们教训深刻,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深刻反思!

往期热文推荐

1.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难题不能再拖了,亟需多部门支持!

2.全省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执行,3月2日前必须落实

3.村医监测体温敷衍了事被吊证、罚款,背后的问题更值得反思!

4.别让拍照留痕伤了乡村医生的心

5.好消息,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啦!恢复不力将被问责!

6.防控还未结束,公卫和家医签约任务又来,乡村医生哭了!

7.全国大督查开启,基层医疗机构重点查这些内容!

8.村医注意!四月份警惕农村这些常见疾病!

9.不能输液,基层医生要找新出路了!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ikx.com/wazz/11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