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蜱虫病3人病逝,曾为去世感染者净身,文

白癜风会诊活动 http://m.39.net/news/a_11972546.html

昨日,河南信阳出现因蜱虫病而病逝,调查显示,曾一同为去世感染者净身,这个消息在各大媒体上争相热议。

3位老人因患上蜱虫病,先后不治去世,另外一人正在接受治疗,据感染家属反应,3位老人曾帮助逝者净身穿衣,接受治疗的患者也曾来已经去世的老人家探望,与之有过接触。

(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被蜱虫叮咬过后处理不当后果严重!

蜱虫病(又名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导致人传人。

千万别小瞧这种虫子,蜱虫本身没毒,但它身上携带了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所以真正致病、致死的就是这些病菌。而且如果被蜱虫叮咬后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通常,存在以下2种情况才有可能被蜱虫携带的病菌感染。第一,蜱虫的身上带有可感染人的致病菌;第二,蜱虫所携带的致病菌达到了可感染人的剂量,且人体免疫力系统还不能杀死致病菌。

蜱虫的活跃期

每年4-10月是蜱虫的活跃期,他们喜欢将头埋在人皮肤内吸血,蜱虫身上携带者病原体,被蜱虫叮咬后,叮咬的部位则会出现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高烧不退,甚至多器官衰竭,被蜱虫叮咬后,大概有一周到两周的潜伏期。

被蜱虫叮咬后怎么办?

如果发现身上有蜱虫,不要轻易用手拔,以防嘴上的倒刺更加深入体内,正确的做法是先用酒精涂抹,再用镊子取出,切记勿用手触碰,以免感染。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若不能取出,医院到皮肤科进行治疗,因为自己操作很容易把口器留在叮咬部位,导致口器无法出来,可能需要切开取出。

夏季请收好这份“防虫攻略”

除了蜱虫,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专家组相关专家制定的“防虫攻略”①还包含:

1.蚊:深色衣着,运动后易招蚊子

蚊子活跃从每年4月开始,8月下旬达到高峰,随着秋冬气温下降,逐渐停止活动及繁殖。吸血的雌蚊是造成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在虫咬皮炎中,蚊虫叮咬引起的皮炎是最常见的。

预防建议:

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传林5月30日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采访时介绍,由于蚊子有趋暗性,深色衣着的人,以及运动后、酒后、化妆或喷香水的人群也会更容易招蚊。在户外活动时,减少去草丛、灌木丛、树林、沼泽地、潮湿的地方,夜间应尽量不要开灯,以避免招来蚊虫。劳动期间尽量穿长衣、长裤,并穿白色或浅色衣服,颜色鲜艳易吸引蚊虫,或在身体暴露部位涂以防护药物。⑤

2.蜂:蜂蜇伤,刺是挑出而不是拔

夏秋是蜂类的繁殖高峰期、活动的活跃期,蜂蜇人的发生率也自然上升。蜜蜂有很多种蜂类,多有毒刺,一般蜜蜂只能蜇一次;而胡蜂科是最能蛰刺人的昆虫之一,体大身长,毒性也大,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可以蜇多次。

处理建议:

普通蜜蜂偶尔蛰刺的毒性不大,可用苏打水、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涂敷蜇伤处,也可以用清水反复冲洗,清凉止痒的药膏也可涂抹伤口周围,利于皮疹消退。

3.蜘蛛:被咬伤后尽量记住蜘蛛斑纹和颜色等特征

蜘蛛咬伤也已成为急诊科中比较常见的动物致伤之一,普通咬伤仅局部疼痛,剧毒蜘蛛咬伤则可危及生命,然而一般人未必能分辨是否有毒,且蜘蛛咬伤也容易与其他毒虫咬伤混淆。

一般蜘蛛咬伤以局部症状为主,咬伤后可出现发热、头痛、头晕、烦躁、焦虑、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黄疸、四肢无力、大汗淋漓、皮肤湿冷等全身表现,严重者可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炎、过敏性休克等。

处理建议:

被咬伤后,要立即远离被蜘蛛咬伤的地方,陈庆军介绍说,尽量记住蜘蛛斑纹和颜色等特征,有条件者拍摄留存致伤蜘蛛的照片或者将致伤蜘蛛浸泡在75%的酒精中保存,同时尽量减少受伤肢体的活动。①

5.隐翅虫:驱蚊水、蚊香等驱赶隐翅虫,不可拍打

隐翅虫因其鞘翅特别短,仅能盖住腹部的前缘,好似没有翅膀,因此得名隐翅虫。

“遇到隐翅虫,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用手拍打,这是万万不可的。

处理建议:

隐翅虫行动迅速、善于飞翔,如遇惊扰立即逃逸,因此在遇到隐翅虫时,可立即驱赶或使用驱蚊水、蚊香等具有驱蚊虫作用的药物,驱赶隐翅虫;夜间在户外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呆在灯下,昆虫具有趋光性,容易受到光源吸引。

如果接触了隐翅虫的毒液,出现局部红肿、瘙痒、水疱、疼痛等皮炎症状,可立即用清水或碱性溶液清洗受损皮肤表面,如肥皂水,中和酸性毒液,然后及时就医。①

最后提醒您,无论遇到哪种动物咬伤,都要尽快远离被伤害的环境,受伤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文章参考来源

①-05-30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天气渐热,请收好这份“虫虫攻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ikx.com/wadzz/16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