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心衰患者

程少为医生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4395.html

提升运动耐力

上一期,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心衰患者如何保持最佳的营养状态,这一期我们跟随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看看心衰患者该如何提升运动耐力。

老李

护士,我心脏不好,不敢运动的,为什么你们让我运动锻炼呀?

运动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和心力储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神经激素水平及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且可节约医疗开支。运动康复,是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核心。

心衰护士

老李

我心功能II级,也可以运动吗?

可以的。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都可以进行运动锻炼:①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包括慢性心衰急性发作)若生命体征平稳则需早期活动;②心功能Ⅰ~Ⅲ级,生命体征平稳的慢性心衰患者建议运动康复。

心衰护士

老李

看来我要动一动,不能天天卧床了。那我该怎么进行运动锻炼呢?

心衰患者的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呼吸机训练。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心衰护士

1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有氧运动的种类包括步行、慢跑、功率车,太极拳、八段锦、舞蹈、体操等。可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来选择。

有氧运动的强度,Borg评分在3-5分为宜。

通过下面的Borg疲劳量表进行自评哦

0分

一点也不觉得呼吸困难或疲劳

0.5分

非常非常轻微的呼吸困难或疲劳,几乎难以察觉

1分

非常轻微的呼吸困难或疲劳

2分

轻度的呼吸困难或疲劳

3分

中度的呼吸困难或疲劳

4分

略严重的呼吸困难或疲劳

5分

严重的呼吸困难或疲劳

6—8分

非常严重的呼吸困难或疲劳

9分

非常非常严重的呼吸困难或疲劳

10分

极度的呼吸困难或疲劳,达到极限

有氧运动的时长和频率:目标水平为20~60min/次,≥5次/周。

对于运动耐量极差的患者,开始可用间歇性运动代替持续性运动。例如将一次30min的运动分解为3或4次。几周后,每次运动时间延长,休息时间相应缩短,直至可完成连续的30min运动。运动时间中须包括5~10min的热身和整理运动。

2

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是指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与有氧运动结合,可增加运动康复的效果。在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发作期,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活动建议低强度的抗阻运动。非低强度抗阻运动建议稳定期慢性心衰经历3~4周有氧运动后方可进行。

抗阻运动的种类包括:自由举重/哑铃,弹力带,滑轮或俯卧撑

抗阻运动的强度:早期可以采用小哑铃、弹力带简单器具或抬腿等克服自身体质量训练(心率增加12次/分)。病情稳定后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渐增加抗阻运动训练强度。

抗阻运动的频率:每周对每个肌群训练2~3次,同一肌群练习时间应间隔至少48h。

抗阻运动的时间:每次训练1~3组,每组10~15次,组间休息2~3min。

3

柔韧性运动

01

柔韧性运动的种类: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

动力拉伸是指一种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

静力拉伸是指通过缓慢的动作将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拉长到一定程度,保持静止不动状态的练习方法。

02

03

柔韧性运动的强度:包括牵拉某关键肌肉群和肌腱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间。一般关键肌肉群牵拉3-5次,每次20-30s。

04

柔韧性运动的时长:牵拉肌肉群和肌腱每次持续20~30s。

03

柔韧性运动的频率:2~3次/周。

4

呼吸肌训练

慢性心衰患者由于心排量降低,导致外周骨骼肌(包括呼吸肌)的低灌注及血管的收缩,从而产生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导致呼吸肌的萎缩,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因此呼吸肌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尤为重要。

缩唇呼吸训练

练习时嘴唇半闭(缩唇)时呼气,类似于吹口哨的嘴形,使气体缓慢均匀地从两唇间缓缓吹出,吸气时闭嘴用鼻缓慢吸气,稍屏气后行缩唇呼气,吸与呼时间比为1∶2。这种方法可增加呼气时支气管内的阻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有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

腹式呼吸训练

患者舒适位,左手置于胸前,右手置于腹部,鼻子慢慢深吸气,将腹部鼓起,然后以口呼吸,将腹内收,呼吸要深,尽量延长呼气时间,10min/次左右。

运动康复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希望你们可以从运动中获益!

THE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ikx.com/wadwh/1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