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湿性心肌炎 > 饮食调理 > 第十三届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中国论坛药源 >
第十三届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中国论坛药源
“药源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分论坛于年5月29日下午在上海举行。由中医院张健教授和山东第一医院牟燕教授担任会议主席。论坛分2个半场,上半场由首都医科医院林阳教授主持,下半场由中医院刘会臣教授主持,共有4位教授进行了主题报告。首先,张健教授作了会议致辞,提出分论坛的主题是规范“心”用药,用“心”协力,“药”安全,重点介绍了本论坛各位与会专家,并强调合理使用心血管药物,监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分论坛的上半场由林阳教授主持,由医院的陈杰教授和中医院的黄洁教授分别做报告。
陈杰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出血高风险患者中的管理”,在报告中,陈杰教授首先介绍了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四种新型抗凝药物(NOAC)的适应症及常用剂量,提出在新型抗凝药物地位不断提升的当今,合理选择出血风险评估工具,依据指南推荐调整剂量。同时,陈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在出血高风险的患者,NOAC的使用可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黄洁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西罗莫司在心脏移植中的应用”,在报告中,黄洁教授从西罗莫司的作用机制、药理学特点、副作用等方面,结合文献报告,指出西罗莫司和MMF方案能减少移植心脏血管病发生率,能改善心脏移植术后长期生存,西罗莫司在心脏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率方面优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分论坛的下半场由刘会臣教授主持,由山东第一医院韩毅教授和中医院张宇辉教授分别做报告。
韩毅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心内科药物不良反应的闭环管理”,在报告中,韩毅教授结合自己多年ADR监测的工作经验,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提出ADR监测从人工到系统识别,从开放到闭环管理,保障ADR上报的准确性,降低护理、医生的工作量,最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张宇辉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心力衰竭的新药研究进展”,在报告中,张宇辉教授从心力衰竭新定义、新分类、新分期三个方面,结合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阐述三大类(HFrEF、HFpEF、AHF)心力衰竭新药治疗进展,同时向大家详细介绍年中国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控制报告,指出心衰患者治疗管理的重要性,各级医疗单位效果类似,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最后,牟燕教授对本论坛进行了总结,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从临床研究、临床经验等多个角度分析如何安全使用心血管系统药物,希望与会专家继续分享经验,多沟通,多交流,用“心”协力,真正做到用“药”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