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手足口病预防指南

刘军连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作为儿童健康的“敌人”

全国多地已迈入高发季

多地疾控中心也发布了通告

辽宁省疾控中心专家说

根据十年来的监测情况看

一般7—8月达到手足口病的最高峰

家有幼儿的家庭要多注意

虽说大部分都可自愈

但为了不让宝宝受病毒折磨

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

幼儿园最新夏季手足口病

预防指南

什么是手足口病SWEETING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部分EV71感染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脑脊髓膜炎、神经源性水肿、心肌炎、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年5月2号手足口病被列为法定丙类传染病。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SWEETING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鼻咽分泌物、及粪便中,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发病1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口鼻分泌物

疱疹液

被污染的手及物品

呼吸道飞沫传播

消化道传播

人群易感性SUMMER/预防手足口病

1.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2.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约为:1,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3.低年龄组儿童最为易感,5岁以下儿童为主,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流行概况:

(1)国际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年存在的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国内流行概况

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

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

年再次暴发。

流行特征:

1.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2.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3.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

4.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临床表现SWEETING

(1)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2)临床分期:

第一期·手足口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皮疹特点:

①皮疹呈离心性分布,四肢皮肤多见,皮疹常孤立存在,很少融合。

②皮疹还有“四不”特点,即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③皮疹颜色接近皮肤或稍红,触摸皮疹是一种实性、有质感、稍突出的小皮疹。

④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某些型的肠道病毒如CV-A6和CV-A10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

第二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①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

②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③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三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①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②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

③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四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①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

②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

③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④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⑤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五期·恢复期

①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

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

④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治疗要点SWEETING

1.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2.降颅压: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3.氧疗: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4.治疗休克

5.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手足口病的护理SUMMER/预防手足口病

(一)一般护理

1.单间隔离2周,或与其它手足口病患者同室收治

2.卧床休息1周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限制陪护及接触者人数

4.对其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

(二)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忌食冰冷、辛辣、咸等食物,多饮水

(三)病情观察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年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EV-A71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下列表现提示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持续高热不退,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高血压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高血糖

(四)皮疹护理

衣服、被褥保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

修剪指甲,叮嘱其勿抓破皮疹

3.皮疹破溃,予以碘伏或抗菌素软膏涂抹

4.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及时清理大小便

(五)对症护理

1.发热:体温超过38.5°C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

2.惊厥:保持患儿安静,及时止惊,常用药物有咪达唑仑肌注、地西泮缓慢静脉注射(1-2mg/分)、水合氯醛灌肠

3.呼吸困难:氧疗,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呼吸道分泌物的情况,检测血氧饱和度等,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六)健康宣教

1.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2.接触患儿前、替患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居家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患儿精神、体温的变化,-旦出现高热、精神弱、肢体活医院就诊,3天以内是关键

6.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无刺激的温凉饮食,避免饮用牛奶,豆浆等不易消化且加重肠胀气食物,严重呕吐时应暂停进食

ENDSWEETING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

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

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早和幼儿园请假即可。

希望这篇手足口病预防指南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相关知识,并引导宝宝做好预防工作。

让我们一起为宝宝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因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都是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染,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接种疫苗年我们国家就研发上市了EV71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不同厂家,接种年龄上限略有不同),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Tips:打了EV71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吧?答案:不一定!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病毒导致的重症手足口病,对其他病毒所致的手足口病并无明显保护作用。?加强防御除接种疫苗之外,防护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另外,家长们也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ikx.com/wazz/14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