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湿性心肌炎 > 预防保健 > 流感季来啦要不要打疫苗听听家庭医生怎么 >
流感季来啦要不要打疫苗听听家庭医生怎么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疫情此起彼伏,秋冬季是各种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存在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流感和新冠肺炎的早期症状同为咳嗽、发热等,就诊时会增加进一步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此,季节性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国家卫健委强调,应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抵御流感,防控流感及相关的并发症。
小流感大危害,千万别大意!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发病突然、高热、乏力、肌肉疼痛等特点,并且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肺炎、副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心肌炎等,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因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
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万~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而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重点人群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常见的流感疫苗有哪些?
目前,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种,≥6月龄且无禁忌证的人群均适合接种。除个别地区外,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
流感疫苗的分类
流感疫苗的常见种类如下:
如上图所示,三种流感疫苗除价格、适用人群、预防流感类型不同外,安全性上没有区别,而且国产的流感疫苗和进口流感疫苗的安全性也没有显著性差别,接种者可以自愿选择一种疫苗接种,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流感病毒的风险,理论上4价疫苗的预防效果更好些,价格也相对贵一些,居民朋友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由选择。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中国疾控中心编制印发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流行的背景,指南推荐以下人群为优先接种对象: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
≥6月龄且无禁忌证的人群均可接种流感疫苗。
对照以下人群看看,你是接种禁忌对象吗?
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禁止接种。
患有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
曾经接种流感疫苗后6周内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
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禁忌人群:
接种前48小时服用过流感抗病毒药物者。
患有哮喘的2~4岁儿童。
因使用药物、HIV感染等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者。
需要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进行密切接触的人群。
孕妇和使用阿司匹林或含有水杨酸成分药物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
流感疫苗什么时间接种最好?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即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个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因此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最好在10月底接种疫苗;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均可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任何一种疫苗接种都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多为接种部位疼痛,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较为少见。
接种流感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接种完毕应观察30分钟。
2.接种部位24小时内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尽量不要沐浴。如接种部位发红,有痛感、酸痛、低热等,这些情况都属正常,一般24小时之后会自然消失。
3.国外同类产品显示哮喘患者(任何年龄)、活动性喘息或反复喘息发作的儿童(5岁以下)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后喘息发作的风险增高,国内临床试验没有此类受试者的数据,建议慎用。
4.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
5.流感减毒活疫苗与其他减毒活疫苗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
接种流感疫苗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流感疫苗接种后一定不会再感冒。
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会听到居民抱怨,“再也不接种流感疫苗了,接种后居然还会感染流感,都是骗人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接种了流感疫苗,并不意味不再得感冒,流感疫苗只针对流感,只会对流感病毒产生抗体,而对应细菌、其他病毒或支原体引起的感冒则没有预防和抵抗的能力。故有些儿童接种了流感疫苗后又感冒了,家长则认为是疫苗没有效果,其实不然。
一般性的感冒还需要日常的细心呵护,并加强孩子自身的锻炼。接种疫苗后即使感染流感,症状也相对较轻,病程短,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害身体。
误区二:接种一次便可一劳永逸。
一次接种了流感疫苗并不代表"终身受益",要知道病毒的种类很多,每一年引起流感的病毒也是不相同的,而且接种流感疫苗2~4周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故流感疫苗不可一劳永逸,需要每年在流感季高峰前,最好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接种。
误区三:得了流感不需要再接种流感疫苗。
错误!仍然需要接种,正如新冠肺炎病毒一样,病毒之所以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危害,就在于其没有特效药治疗,而且变异能力超强,每年会同时流行多种流感病毒,而每一种流感病毒都可以单独引起感染。所以,即便得了流感,依然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流感,除了接种流感疫苗,日常生活中也应采取科学防护措施:
1.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外出回家后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咳嗽或打喷嚏用纸巾遮掩口鼻。
3.保持居家环境卫生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每天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4.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家里有人患流感,建议尽可能隔离,减少接触。
5.流感流行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或停止参加大型室内集体活动。
6.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
流感高发季即将来临,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国内疫情此起彼伏,多点散发、局部小爆发不断,罹患流感人体免疫力会降低,接种疫苗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利于预防新冠肺炎,建议居民朋友们不要再纠结,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
往期热文推荐1.探索|未来乡镇卫生院有哪几条路可走?
2.接种新冠疫苗疑问多,听听基层医生怎么说!
3.重磅!鼓励基层向康复护理转型
4.全国总动员!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基层医生做好这七个告知
5.多家村卫生室和诊所被处罚,竟然因为这些原因!
6.好消息!黄金时期来临,中医人员将迎来发展良机
7.给基层医生“开小灶”,职称评审更精准!
8.好消息!基层引进人才任务来了!
9.基层医生应熟知中药配方颗粒这20个最新信息
10.振兴乡村,乡镇卫生院面临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qinghua-mari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