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湿性心肌炎 > 基本常识 > 家长们请注意这种疾病高峰期疱疹性咽峡炎 >
家长们请注意这种疾病高峰期疱疹性咽峡炎
1、什么是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其实同属肠道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只是病毒类型和发病部位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主要发生在1~7岁的儿童身上,尤其是在5岁以下。夏秋季是发病的高峰期,传染性极强,并有2~4天的潜伏期。
一、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或靠近喉咙口软腭部位,表达能力不清楚的婴幼儿可能因疼痛出现流口水、吞咽功能不佳、哭闹等表现。
二、而手足口病表现的患儿除了口腔溃疡分布广泛外,还可累及手、足、臀、关节等皮肤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三、此外,相对手足口病来说,疱疹性咽峡炎发生脑炎、心肌炎、肺功能障碍等重症更加少见,患儿绝大部分是良性过程。
2、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特点
刚发病时和普通感冒的症状相似,当有疑似表现时,应及时就诊评估
疱疹性咽峡炎刚发病时和普通感冒的症状相似,有的孩子病初会有流涕咳嗽表现,所以应当注意口腔检查,当有疑似表现时,应及时就诊评估
一、一旦有接触病史,潜伏期短,大多3到5天内即可发病,潜伏期大于1周的少见。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自限性,绝大部分经过一至两周能自行恢复,高热等表现大都3天左右后能自己恢复。
二、但感染了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的部分患儿会出现重症,3岁及以下的孩子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大,死亡病例也集中在这个年龄段。
三、因此,如果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确诊了手足口病,出现了持续高烧不退(38.5℃以上、24小时以上),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四肢抖动甚至抽搐、精神萎靡或者昏迷等症状,都是在发出重症预警,医院就诊。
3、如何预防
注意卫生情况,不可掉以轻心
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口-口传播,幼儿园的孩子免疫力比成人弱,如果接触了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以及被污染的玩具、食品、床上用品等物品,就很容易被传染发病,出现聚集发病现象
1、孩子放学后要及时清洗消毒手部2、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3、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4、家中有两个孩子的5、食品和餐具要注意区分,不要混用
目前疱疹性咽峡炎同手足口病一样管理,需要居家隔离10天以上。
4、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重症
只有少数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重症。“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除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对待手足口病,家长要重视但是不要恐慌。无论得了哪种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只要及时就诊,积极配合治疗,多数都可以痊愈。
温馨提示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为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请家长朋友们配合幼儿园共同做好预防工作,具体要求:
1.家长要建立主动防范传染病的意识。
2.请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来自疫区的亲朋好友,尽量少接触游乐设施,少在外就餐。
3.注意卫生,培养孩子们勤洗手的好习惯。大人外出归来时,接触孩子之前先洗手、再接触孩子,谨防成为病菌的传播者。
4.勤通风,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5.提醒孩子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6.特别提醒:发现孩子出现咽喉疱疹、发烧、皮疹、感冒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7.发现患有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请及时通知班级老师,便于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时建议患儿隔离两周,待完全康复后返园!
家长朋友们,预防传染病,我们应当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相关工作。
守护孩子的健康,需要你我共同努力,愿我们的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还需要提醒注意的是
当前手足口病也处于流行高峰期
对付这两种病
日常防护措施都一样
家长们都记住咯~
编辑:谭成婷
初审:高萍、郭辉
终审:李太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