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不能忽视的健康杀手猝死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09/4324151.html

猝死(Sudden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但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

猝死的特征

1.病魔之首

猝死是最可怕的疾病。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2.发病突然

猝死是患者猝然而死,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他(她)的家人及朋友,都将始料不及。有时发病后患者甚至无法留下一句话。这就是猝死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的原因。

3.高发病率

绝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是死于心脏停搏(CA),而心脏停搏的发病率非常高,美国心脏协会年6月在《循环》杂志网站上发表的徒手心肺复苏(CPR)共识指出:心脏停搏是美国最致命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导致的死亡超过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车祸、HIV、枪支案件和家庭火灾致死人数的总和。我国每年有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

4.医院外

绝大多数的猝死源于心搏骤停,国外文献报道40%的心搏骤停没有被发现或发生在睡眠中,70%~80%心搏骤停是发生在家里。根据美国及我国资料,死于院外或家中者占72%~80%。我国另有文献报道,87.7%医院外。在院外发病就意味着发病后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急救,同时大众的心肺复苏技能也十分匮乏。这就是猝死发生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猝死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心源性猝死

猝死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心源性猝死是成人猝死最主要的病因,而且发病至死亡时间越短,心源性的比例越大,可达80%~90%。

引起猝死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在中老年以冠心病为主,青少年则以心肌病或原发性心电紊乱为主。

1.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尤其是中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猝死型冠心病以冬季为好发季节,患者年龄较轻,在家中、工作中或公共场所中突然发病,心搏骤停而突然死亡。

有的无任何先兆情况下在睡眠中死亡。部分患者发病前有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疲劳、胸痛等,往往因程度较轻未予重视。半数患者发病前未诉有任何不适,死亡患者发病前短时间内有无不适不得而知。

部分有急性心肌梗死先兆症状;病理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改变,但多数患者冠状动脉内并无血栓形成、动脉腔并未完全闭塞,也未见到急性心肌坏死的病理过程。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位为:“原发性心搏骤停型冠心病”。目前认为,本型患者心搏骤停/猝死的发生机制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发短暂的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有些患者心肌坏死尚未形成,患者已发生心搏骤停/猝死,这种情况是可逆的,如抢救及时可以挽救生命。

2.心肌病

心肌病是青少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其中主要的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少数人发病前可有活动后胸闷或典型心绞痛的症状但未能引起重视,多数人平时无明显不适,以猝死为首发症状。

常见的诱因:包括剧烈运动、心动过速、使用静脉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强心剂(洋地黄类)等。因为任何加强心肌收缩力、减少回心血量的变化均会加重左室流出道的梗阻,加重心肌缺血。

3.心律失常及原发性心电紊乱

各种心脏疾病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猝死,其中除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外,应特别引起重视的是完全性三束支传导阻滞导致的心室逸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导致的心脏停搏;预激伴发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及心室颤动;继发性长QT间期(常见于药物或严重低血钾)基础上的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4.心脏瓣膜病

导致猝死的心脏瓣膜病主要是主动脉瓣狭窄。常见病因有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见于中、青年,可伴有二尖瓣病变)、先天性畸形(主动脉瓣两瓣畸形)、退行性老年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见于老年人)。使用小动脉扩张剂及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是诱发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

5.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主要是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肌炎),多发于青壮年,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先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心悸、气短;炎症侵及心包时可出现持久性或间歇性胸痛,吸气与咳嗽可使疼痛加重,听诊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6.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6小时的死亡率为22%。临床见于中年以上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突然发生胸痛,放射至头、颈、上肢、腰背、中下腹甚至下肢,疼痛剧烈可有休克征象;体检可发现两上肢血压或上、下肢血压有明显差别;颈部血管或主动脉瓣区出现杂音。

7.心力衰竭

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因严重低血糖导致猝死的也较多见,其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不规范,或接受降糖药治疗后未及时进餐;有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较大,夜间常发生低血糖。

一旦发生严重低血糖,由于夜间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如同时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会导致应激能力进一步减退;加之处于熟睡状态,患者不易觉察心慌、饥饿、出汗等低血糖症状,而导致猝死。

猝死的征兆感冒之后长时间的极度乏力和胸闷

这是很多年轻人,甚至是学生出现猝死的常见征兆,让人十分痛心。

一般而言,这是心肌炎诱发心衰的典型症状,而心肌炎的发生又和感冒有关。

因此,青年人如果在感冒发烧后,出现无原因的全身乏力、胸闷症状,要马上考虑是不是患上心肌炎,立即排查,切勿耽误。

长时间持续的、不明原因的牙疼和下巴疼

长时间心肌缺血会严重损害心脏健康,最终可能演变成心脏骤停、猝死。

当出现心肌缺血时,有很多人会感到牙疼、下巴疼及一侧脸颊疼,这是因为神经反射出现交叉。

临床上,很多人一味去看口腔科,结果治疗被延误,发生猝死。

长时间上夜班,近期内出现心慌气短,烟瘾很大

从许多报道中不难看出,夜班一族是猝死的高发人群,就算他们在下夜班后有充足的时间睡觉,但依然改变不了心脏受伤的事实。

这主要是由于熬夜打乱了心脏天然的作息时间,出现骤停也就不奇怪了。

而如果经常上夜班的人还一直抽烟,心脏病发作的几率会更高。如果这类人出现了心慌、气短,甚至头晕的情形,一定要高度警惕。

经常运动的人、老年人心率长时间低于50次/分

一个爱好运动的人,在没有任何疾病前兆的情况下突然猝死;还有些老年人,平时自认为心脏功能不错,却在夜间突然离世。这些惨剧都和心动过缓有关。

健身爱好者由于心脏输出量大,夜间心脏跳动更慢,因此容易发生停跳。

老年人则受心脏搏动功能下降的影响,也会有心率下降的问题。

身体长时间的肥胖或者超重

和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肥胖者发生猝死的几率要高很多。

这与心脏长期承受的过重负担有关,另外,肥胖者很有可能伴随高血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问题,这也将增加猝死的可能性。

最近一个月内出现3-4次心前区闷痛

每一次心前区闷痛,都有可能是冠状动脉斑块破损的表现。

虽然随着血液运输的恢复,症状会有所缓解,但这是一个信号:以前稳定的斑块,现在开始活动了。

一旦栓子完全堵塞了血管,猝死就有可能发生。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猝死,如能及时发现,在其发生的最初4~6分钟内给予心肺复苏,都仍有救治成功的可能。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猝死急救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可纠正的致命因素(如一过性心电紊乱)。初步复苏成功后,再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ikx.com/ways/11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