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湿性心肌炎 > 基本常识 > 报告三氧大自血疗法安全性研究 >
报告三氧大自血疗法安全性研究
三氧大自血疗法作为一种剂量可控的生物氧化疗法,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以一种重要的补充治疗方式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体外全血中加入三氧,血液三氧化后对红细胞内环境的影响给予回顾。
三氧自血疗法对红细胞的影响
1.正常治疗浓度下红细胞酶活动度、ATP、2,3-二磷酸甘油受影响吗?
AriZimran等报道,暴露在正常治疗浓度下红细胞酶活动度、ATP、2,3-二磷酸甘油不受影响。
2.低-中三氧浓度是否引起细胞膜过氧化作用?
大量实验数据表明,三氧作用血液尤其低-中三氧浓度(10-40μg/ml)不引起细胞膜的任何过氧化作用,红细胞通过抗氧化防御机制被保护。
3.全血加入三氧溶血率如何?
作为药物,应用三氧必须有一个精确合适的浓度,VBocci等报道,有微量的红细胞裂解,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抗凝剂为柠檬酸盐(常用柠檬酸盐、磷酸盐、右旋葡萄糖、CPD)裂解量由基础值0.5%上升到1.2%,如果抗凝剂为肝素可以达到1.8%。可是,经过洗涤的红细胞细胞裂解可达到10%,而且血液中三氧含量超过一定量(达到μg/ml),细胞裂解比例更高,伴随着钙离子(Ca2+)的流入,含肝素血液的红细胞的裂解也随之增强。这些数据清楚表明血液中三氧浓度不应超过80μg/ml。
4.全血中加入三氧对酶的影响?
当血液暴露三氧浓度达到80μg/ml时,红细胞的酶活性、Na/K-ATP酶、乙酸胆碱脂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G-6-PDH及过氧化氢酶等也不被破坏。
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因G-6-PD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NADPH以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抗氧化作用),在遇到蚕豆和某种因子后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生溶血反应。
5.全血中加入三氧对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由于细胞内pH值轻微下降的(波尔效应)和/或增加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右移,提高向缺血组织中释放氧气以达到提高红细胞输氧能力。
通过在改善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供氧方面研究已得到临床验证。
6.加入三氧对红细胞脆性及极性的影响?
三氧治疗后随着红细胞柔韧性的提高,达到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善,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Verrazzo等报道血液在体外经三氧处理后回输,收集外周闭塞性动脉病(POAD)患者血液样本发现,在红细胞膜上发生了轻微的过氧化反应,细胞膜的可塑性和通透性增强,从而膜的流动性增加。
随着膜表面的负电荷增加,红细胞的沉降率随之降低,由于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而血浆粘滞度降低。
三氧自血疗法对白细胞、血小板的影响
1.三氧对血浆保护的白细胞影响
细胞培养中由于抗氧化剂的缺乏,暴露在浓度非常低的臭氧中的白细胞因臭氧累积毒性作用而于几天后凋亡。已经证明暴露在20-60μg/ml臭氧浓度范围的血液样本5分钟,未表现出任何损害,与多种形式的抗氧化防御保护机制有关。
2.三氧对白细胞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已证明,人类血液暴露于适当浓度剂量的臭氧中,潜伏期后,可引起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IL-2、IL-6、IL-8、IL-1、IL-7、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a)、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释放。
3.三氧加入全血对血小板的影响
ROS能够激活血小板反应,臭氧进入血液生成H2O2。ROS和H2O2能激活磷脂酶C、磷脂酶A2、环氧合酶、脂氧合酶、血栓素合成酶,促进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a、血栓素A2形成,导致血小板不可逆凝集。
臭氧浓度在40μg/ml以下时,通过肝素-臭氧激活血小板,有助于重要愈合因子的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通过臭氧自血疗法、臭氧化水、臭氧化油疗法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肢体溃疡愈合。
Bocci等研究证实,合适浓度的臭氧可改变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方式,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臭氧通过生成过氧化氢能促使其向解体的方向转化。
4.三氧加入血液的产物及效用
合适体积和浓度的医用三氧对血液成分不带有任何毒性的同质性刺激,除了具有极短半衰期的自由基以外,在15-20分钟时间内被迅速回输入供者体内的臭氧化血液,还含有各种各样的、来自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产物。这些产物经稀释,与受体结合、代谢和排泄,未显示任何毒性。而且,这些痕量物质到达所有的器官,充当代理信使触发多种形式的生物活性。
自血疗法遗传毒性、国内不良反应回顾
我们对PubMed、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进行了检索,检索日期截止年12月31日,检索词为主题词或关键词:“臭氧或三氧”与“大自血”;可检索到多篇文献,排除重复的、动物试验、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仅有摘要、综述等文献,纳入全文临床试验文献,共篇,有人应用医用三氧大自血疗法治疗,共计人次接受了医用三氧大份额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治疗浓度15-60μg/ml,治疗血量-ml。
有明确的可能与三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描述的文献有50篇,例患者应用,共计人次治疗,发生副反应合计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不良反应为:困倦或乏力87例,心悸4例,头晕或头昏、冷汗、或血压降低27例,颜面潮红或全身燥热3例,恶心、或纳差、或胃部不适、或腹胀13例,转氨酶一过性升高41例,皮疹3例,口麻8例,呼吸困难2例,晕厥1例,穿刺部位长时间不止血1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不良反应引起的主要原因为回输过快引起的一过性血管扩张或心脏负荷增加、浓度过高或首次使用浓度过高致患者顺应性较低、一过性低血糖、对三氧过敏等因素所致;部分患者乏力、纳差、转氨酶一过性增高不排除疾病进展期可能性,大部分患者经调整浓度及输液速度后自行缓解,过敏患者停用三氧治疗缓解。治疗中及治疗后应严密观察患者。
以上文章来自德国卡特三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