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湿性心肌炎 > 诊断鉴别 > 医线资讯为了把她救活,他们整整守了1 >
医线资讯为了把她救活,他们整整守了1
当生命没有了呼吸,什么能让生命再来一次?如果心肺停止了工作,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近日,医院应用VA-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挽救27岁女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经过长达小时(近7天7夜)的全力救治,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平稳,心脏功能逐渐恢复,顺利转入普通病房。ECMO技术为危重症学科最前沿、最高难度技术项目,此次成功开展展现了医院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实力。
6月5日,27岁女性患者的父亲将两面锦旗送到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谢颖光、副主任医师苏龙手中,感谢ICU团队让女儿重生。
一场感冒,她与死神擦肩而过
5月6日,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东二病区收治了1名27岁女性患者。一周前患者出现感冒症状,随后便出现胸前阵阵隐痛、憋喘、活动后几乎无法呼吸的情况,突如其来变化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家人紧急从当地转院送入医院救治。
经全面检查后很快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第二天就出现了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仅为正常人1/3,大量血管活性药物已用到极限量,仍难以维持血压,患者出现意识模糊。
面对这个死亡率高达90%的疾病,面对这个命悬一线的年轻姑娘,面对患者家属的焦急与期盼,重症医学科主任谢颖光及副主任医师苏龙当机立断,为患者实施急危重症抢救领域的重要技术ECMO治疗。
启动ECMO,挑战生命极限
5月8日,ICU团队立刻投入到高度紧张的“战斗”状态,运用精湛的技术完成了插管,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ECMO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转起来,随着暗红色的血液从股静脉引入ECMO机器,鲜红色的血液沿着股动脉顺利送回体内,“人工心”开始工作。5分钟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奇迹般的趋于好转,抢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也让主诊医生苏龙长舒一口气。
为了确保治疗期间患者能得到全方位的治疗与监护,保证ECMO机器的正常运转及参数调整,重症医学科主任谢颖光安排ICU东二区每日派出受过ECMO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各1名,进行全天候陪护,夜以继日的坚守在患者身边,ECMO机器一刻不停,医护人员就必须寸步不离。
ECMO是急危重症抢救领域的一个重要技术突破,在生命最危重的时刻运用ECMO,同样有着很多不可测的因素。在患者上机和临下机期间,面临诸多挑战和艰难抉择。
小时守护,ECMO改写生命
“一条命就攥在医生手里,压力真的巨大。”包括苏龙在内的多名医生、护士为此高强度轮班。而ECMO上机的前两天,作为主诊医生的苏龙更是72小时没有离开。
血小板下降、足背动脉间断搏动差、肌红蛋白增高……这些指标相继亮起的红灯,足以让团队的血压增高。“机器的正常运转需要抗凝做保证,而血小板下降,又容易增加继发性出血的风险;足背动脉间断搏动弱,提示患者下肢供血不足,有缺血性坏死的风险;肌红蛋白高则有可能诱发急性肾衰。”ICU团队负责人谢颖光果断要求更换新型抗凝药物及间断输注血小板等措施,及时化解了风险。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医院多学科联合的优势,联合血管外科、超声医学科给予了包括ECMO循环支持、体外循环管路管理、抗凝及抗栓管理、院感防控、床旁心脏功能监测、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下肢远端灌注监测等辅助治疗。
历经7天7夜的奋战,长达小时守候,经全面血流动力学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经ECMO团队认真论证后决定撤机,血管外科医师予拔除导管,缝合血管。术后观察两周,患者无特殊不适,顺利转入心内科康复治疗。
期间,患者的父亲和丈夫一直守护在ICU门外,亲眼目睹了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的救治场面,心中满是感动。5日,将两面锦旗送到重症医学科,感谢ICU团队给予女儿的二次生命。
链接
ECMO即为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是以体外循环系统为基本设备,采用体外循环技术进行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功能不全或心脏功能不全的支持,使肺和心脏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是目前危重症学科最前沿、最高难度技术项目,目前仅医院才有开展。
此次医院重症医学科行VA-ECMO治疗暴发性心肌炎,为医院自主开展的循环支持ECMO治疗,相比VV-ECMO治疗管理难度更高,体现了医院ICU紧跟时代步伐,向学科前沿进军的进取意识,展现了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实力,为今后更多危急重症患者行ECMO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我们相信原创的力量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健康幸福路上
我们愿意陪您一起认真走下去……
济宁卫生计生新媒体内容合作(长按可复制)
Tele:
来稿请洽:qlw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