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湿性心肌炎 > 诊断鉴别 > 好消息,医院三伏贴即将开贴 >
好消息,医院三伏贴即将开贴
为了方便患者就医,让冬病夏治人群根据个体不同情况,选取不同的穴位贴敷,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医院“冬病夏治”即将开始,三伏贴将于近日陆续开贴。
敷贴时间
伏前:7月6号-7月15号
初伏:7月16号-7月25号
二伏:7月26号-8月14号
三伏:8月15号-8月24号
贴敷地点
医院门诊四楼针灸理疗科
联系方式
-
(周一至周五14:00—17:00)
联系人:
康医师
(8:00—20:00)
辛医师
(8:00—20:00)
温馨提示
请广大患者尽量在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来进行贴敷。
相关知识
“三伏贴”是在夏季三伏天,将中药贴敷于特定的穴位(所谓“天灸”)用于防治疾病、强壮体质的一种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方法。“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的阳气在“三伏”也达到最高峰,此时人体阳气最旺,气血充盈,气机条达,经络通畅,俞穴最为敏感,是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此时若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对防治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冬病夏治——三伏贴”的适用人群
“冬病”就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或是遇寒加重的病变,包括: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体虚容易感冒、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病变、变应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腹泻、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3.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病等。
4.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
5.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炎等。
6.神经系统疾病:荨麻疹等受凉易发作的疾病。
(二)“冬病夏治——三伏贴”的禁忌人群
下列人群不适宜夏季敷贴治疗
1.孕妇;
2.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
3.对贴敷药物有明显皮肤过敏者;
4.皮肤长有疱、疖以及有破损者;
5.哮喘正在发作者、咳嗽剧烈、发热的病人;
6.冬病夏治敷贴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的。
(三)“冬病夏治——三伏贴”注意事项
1.每次每个穴位贴敷时间一般为2-8小时,不超过10小时。
2.药饼敷贴好以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出汗,出汗的话固定药饼的胶布会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的用电扇微风吹吹。
3.皮肤汗多者,敷帖之前应休息片刻待汗止后再行贴敷,必要时用干毛巾擦干汗液,贴后休息片刻待牢固后再行离开,此期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孩童需家长监护,限制其剧烈活动及大声哭闹,防汗出敷贴脱落。
4.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如果贴敷部位出现水泡了,尽量不要揭皮,也不要包扎,可到治疗科室进行相应的治疗,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天就会痊愈。
5.注意饮食,贴敷的当天最好不要吃冷饮以及冰镇的食品,其他饮食与平时一样。
6.敷贴后的正常皮肤反应为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泡,极少数可能出现大水泡。敷贴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可自行缓慢消退。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敷贴后,出现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严重过敏等,可予碘伏消毒,后外涂湿润烧伤膏等减缓刺激。
皮肤局部水泡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若出现范围、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大量水泡、严重疹痒、皮肤破溃、出血或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医院就诊处理。
本期供稿:康冰
本期制作:陈祉含
本期审核:鲍传勇
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