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季易发的几种疾病

依据中医理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其特征是生长和升发,细菌病毒也随之活跃。因此,春天是各种传染病及过敏性疾病多发季节,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手足口病、荨麻疹等。

1湿疹

湿疹好发于春天。病因比较复杂,患湿疹的宝宝常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在受到一些致敏因子刺激后,就会引起发病,中医称“奶癖”。春天里多见的过敏因素是宝宝吸进了空气中的花粉、粉尘或螨虫,因而引起湿疹。

湿疹对宝宝的健康影响较大,局部皮疹的瘙痒,常使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难以安睡,因此一定要积极进行防治。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应从新生儿时期就开始注意湿疹的发生,如保持房间内及宝宝生活用品的清洁无尘;不要让宝宝在尘土飞扬的场所出入和玩耍;避免接触扬尘、花和树木的花粉等过敏因子;不要用碱性大的香皂清洗皮肤;选用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忌穿羊毛或化纤织物;禁吃海鲜,并要加长牛奶煮沸时间等,以避免或减轻湿疹的发生或症状。

2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以鼻痒、鼻塞、流清涕、喷嚏为主要症状,与花粉播散密切相关。发病时,兼有眼部、腭部和耳部的痒感症状较重,可从初起的季节性鼻炎逐渐发展为常年性鼻炎,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以发展为哮喘病。

预防季节过敏性鼻炎最理想的方法是,避免与尘土、螨虫、真菌、动物皮毛、羽毛等过敏原接触。除此,妈妈应从小指导宝宝用冷水洗脸,使皮肤经常受到刺激,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持鼻腔通气;同时,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避免灰尘长期刺激,积极防治急性呼吸道疾病。

一旦患病,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全身和局部抗过敏药物,也可服用通窍扶正的中药,尽量避免食用海鱼、海虾、河蟹等含大量异体蛋白的食物,进食清淡而富营养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不吃或少吃油腻食物、甜食品或甜饮料等。

3急性呼吸道感染

春季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占儿童疾病的前列,因此,应认真对待。

调查结果表明,婴幼儿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的高峰时期,5岁后逐渐下降。男孩比女孩更易感染发病。室外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污染差的地区。污染的成分主要是悬浮微粒、二氧化碳和臭氧。

每日吸烟20支以上的家庭,儿童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次数,平均比不吸烟的家庭每年多1次。用生物燃料取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乙醛,相当于每日吸入2包香烟,小儿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增高。

早在20世纪20年代,医学专家就发现:过度拥挤地区,小儿肺炎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拥挤地区。拥挤有利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传播。卫生设施差的托幼机构,儿童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也显著增加,尤其是急性中耳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

营养不良及某种营养素严重缺乏(如缺钙、缺铁等),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小儿肺炎的死亡率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的小儿不仅发病率低,而且死亡率也明显低于人工喂养者。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应该提倡母乳喂养。

4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

家长们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家长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要孩子远离疾病,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增强体质。有些妈妈会求助于各种保健品,而聪明的妈妈则懂得给孩子经常摄入有营养的食品才是提高机体抗病力的基本保障。妈妈们可为儿童选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大枣、蘑菇、香菇、木耳等。这些食物既含有丰富的多种营养素,又都味甘性平,只要适量进食,不失为强身壮体的天然食物滋补佳品,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另外,春季是儿童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季节,身体对钙营养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饮食上应多选用豆制品、鱼虾、芝麻和海产品等食物。为了保证钙营养的吸收,除了增加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外,还要提供含维生素D较丰富的饮食,如蛋、奶、动物肝、海产品等,但要注意限制孩子过多地吃糖或甜食,因糖类易使体内的钙和维生素D被消耗掉,导致身体缺钙。

固元堂国医馆









































治疗白癜风最好偏方
白癜风的防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ikx.com/wacs/7457.html